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3集课程复讲 |
|
魏代霞学长 |
|
|
1.一个人有非常洁白的气节都是从哪里开始培养? 从独处的时候,从无人看到的地方,也要做到言行一致。从小事中,从细节中时时处处培养孩子的恭敬心、谨慎的态度,才能承担大事。
2.怎么理解“唯德学,唯才艺,不如人,当自砺,若衣服,若饮食,不如人,勿生戚”? 把德行、学识的提高放在第一位,而把物质的享受放在其次。“小人之交甜如蜜,君子之交淡如水。”小人因为有所企图,所以会恭敬、巴结。而君子都各自明白自己的身份、职责,所以不会整天腻在一起,但会互相提醒,互相促进。
3.如何正确理解“德才兼备”? 德在前,才在后,先要有德,德是第一位的,有德有才是最完美的,有德无才也是一个正直的人,而无德有才,就会嫉妒人。无德无才,就会毁才。如果一个小孩很有才,却没有很好的德行,他的人生绝对不可能幸福,因为当看到有人比自己强,内里就会不平衡,就会嫉妒,人生一定会很痛苦。 所以,德行的提高永远是第一位的。德就好比树根,只有根扎得深,才能长得枝繁叶茂,经得起风吹雨打。
4.为什么会“闻过怒,闻誉乐,损友来,益友却”? 因为真正的朋友往往会直言不讳,善意地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,如果闻过怒,对方一看,只好先躲开了。而一些小人就会有机可乘,专说一些对方喜欢听的话,这样一定是损友来,益友却。
5.怎么才能做到“闻誉恐,闻过欣;直谅士,渐相亲”? 当听到别人恭敬赞美的时候,一定是战战兢兢,因为我们任何一点成绩的取得都不仅是个人的能力、付出所能达到的,所以要闻誉恐。每一个人都不完美,当别人能够指出我们的过错,就好比是多了几面镜子,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问题,所以很欣慰。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地提高完善。
6.怎么理解“无心非,名为错;有心非,名为恶”? 别人无心的过错,是无意的,所以我们要宽容,原谅对方的过错,体谅对方的心情。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而明明知道错了,还要去做,就是错上加错,就是恶,这是不可取得。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